新闻动态
参展&赞助企业

新华社:这场“建筑光伏总动员”,其实藏着重大风口转折

 

4月1日,一则重磅消息正在迅速刷爆整个光伏圈。从这一天开始,由住建部出台的《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正式实施生效,对于建筑光伏界来说,该规范明确强调了三大关键目标要求:新建建筑应安装太阳能系统、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系统的设计应与建筑设计同步完成、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光伏组件设计使用寿命应高于25年。而最为舆论引发轰动的,这一深刻影响建筑光伏圈的全新规范,根据住建部的官方公告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全部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此前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同时废止。

 

不过,住建部对于光伏建筑的推广决心远不止于此。

 

强制标准+严格考核,住建部罕见连发“建筑光伏行动计划”

 

2021年8月24日,CCTV知名新闻栏目《焦点访谈》正在热播。在当天这则主题为“能耗超低,建筑变绿”的专题报道中,时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能源研究院院长徐伟介绍,建材的建造使用和建筑运行中的碳排放占到全国总碳排放量的近40%,想要实现建筑领域的双碳目标,就必须使新建建筑尽快实现超低能耗建筑,“太阳能是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实现建筑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路径之一。”而在这则新闻节目的末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负责人也透露了一则重要信息:下一步,住建部将通过制定强制性标准,不断提高建筑节能水平,并且在适宜的气候区全面强制推动超低能耗建筑。

 

 

不过,住建部正在制定的强制性标准不会只是《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直到3月11日,住建部突然连发两份重要规划,分别为《“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发展规划》和《“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前者要求,开展高效智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利用、“光储直柔”新型建筑电力系统建设、建筑-城市-电网能源交互技术研究与应用。后者则直接明确提出了“建筑光伏行动”:将积极推广太阳能光伏在城乡建筑及市政公用设施中分布式、一体化应用,鼓励太阳能光伏系统与建筑同步设计、施工,根据这一规划,到2025年,全国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0.5亿千瓦以上。更重要的是,这份规划正式明确将完善建筑碳排放核算等标准,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基本级要求纳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并对各地落地情况非常罕见地提出了严格考核,将各地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目标任务落实情况,纳入住建部年度督查检查考核,将部分规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能耗”双控、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等考核评价。

 

BIPV政策利好持续密集加码, “整县推进”困局有望打破

 

“一旦强制性条文执行,上升到法律高度, 降碳排将是未来建筑方案设计中不得不考虑的事情。”这是兴业证券研究团队在最新的一份光伏建筑BIPV行业专题研报中发出的特别提醒。该研究团队之所以着重对此做出特别提示,在光伏界业内分析人士看来,这是因为这些“强制性条文”的真正落地,或将有望打破当下屋顶光伏“整县推进”的现实困局。

 

根据《中国能源报》等媒体的跟踪报道,自去年6月“整县推进”战略发布以来,伴随着分布式光伏的高速增长,一系列政策和行业乱象也随之而来,有县域“私设门槛”以捆绑制造业投资换取光伏开发资源的,也有因大量企业短时间内扎堆屋顶光伏,导致推进过程中出现虚假宣传,产品参差不齐,后期运营缺失等诸多问题,而央国企的强势入局,也让部分地方先行试点过程中出现了“一企包一县”甚至指定某一企业整体承包的情况,引发了业内关于整县推进过程中非市场化行为的担忧。

 

而正是上述复杂原因的错纵交织,让不少县域方兴未艾的“整县推进”突然按下暂停键。

 

不过,国家能源局从去年7月随即做出重申:各地应保持工作连续性,对于本地区正在开展备案和开发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应当按照有关程序继续推进,不得以开展试点为由暂停、暂缓现有项目立项备案、电网接入等工作。在日前国家能源局高层的一篇署名文章中,再次强调能源监管必须当好国家能源规划政策落实的“监督者”,“对于执行国家能源规划政策打折扣、跑偏走样的,要加大监管力度,坚决予以纠正。”

 

如今,随着此次住建部的加入,或将让短暂陷入困局的“整县推进”重回正常轨道。

 

事实上,早在去年5月底,住建部就曾正式发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5部门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意见》,“通过提升新建厂房、公共建筑等屋顶光伏比例和实施光伏建筑一体化开发等方式,降低传统化石能源在建筑用能中的比例。”在这份《意见》的文末,住建部等15部门特别强调,“各地必须充分认识到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落实)可进一步提高标准,但不能降低底线要求”。

 

在兴业证券的研究团队看来,此次住建部的高规格加入,也让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市场迎来了全新的强政策支撑,“随着住建部印发《“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我们认为地方政府落地BIPV的相关政策将进入密集发布期,政策面将持续加码推动行业发展。”30年和5%,为何却成了当下屋顶光伏最大的行业痛点?“随着政策加码和行业加速发展,部分光伏组件企业逐步加大对BIPV产品的研发投入,如天合光能等知名光伏企业先后推出了优秀的BIPV产品,有效解决了行业痛点。”这是一段摘自兴业证券研究报告的原文表述。

 

而兴业证券所说的行业痛点,正是当下分布式光伏市场的真实现状。根据资深业内人士介绍,我国BIPV起步较晚,以往市场上BIPV产品种类虽然丰富,但产品和服务上往往存在一些弊端:(1)BIPV没有有效的技术支撑,无法提供高效稳定的产品;(2)防火性能差,产品不具备防火功能;(3)防水性能差,漏水风险高;(4)维护难度大,产品强度低;(5)产品散热差,易造成建筑内温度升高;(6)品牌可靠度弱,市场竞争鱼龙混杂,部分小厂商产品质量堪忧,发电功率、使用寿命乃至基本的安全性都得不到保障。

 

因此,在日前在接受《中国电力报》的采访时,天合智慧分布式能源副总裁张荣敏的回答就引发了诸多关注,“新一代天合蓝天·天能瓦在着眼于全生命周期投资收益最大化的同时,思考的正是从光伏方阵从设计之初便融于建筑之中,于前期设计就杜绝各类安全问题。高耐候性、组件与构件安全、整体结构安全是我们的三项必达指标。”

 

成熟的标准彩钢瓦防水结构,一体成型彩钢瓦采用锌铝镁材质,其耐腐蚀、高强度等优良特性,让天能瓦可以放心使用30年以上,而独特的榫卯结构和无导轨设计,在组成安全、紧固的框架体系的同时,也显著地减少了施工环节,节省支架和人力成本,与传统工商业项目相比,整体成本可节省5%,在天能瓦的开发团队看来,“未来BIPV领域是一个足够长期和足够广阔的超级市场,相较于相较于25年的使用寿命等国家要求,天能瓦一直在努力以更高标准来进行产品迭代。”

 

对于这个“超级市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诸多权威机构也曾就做过相应的统计测算,截至2021年末,国内既有建筑面积增长至约650亿平米,存量建筑BIPV市场规模已高达约1.3万亿元,而增量建筑BIPV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到2025年,BIPV的年市场容量有望达到1000亿元以上。

 

来源:兴业证券

 

对此,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何涛分析表示,作为传统电力的最佳替代方案,把余电上网和自发自用相结合,BIPV对建筑的内部电网几乎不形成冲击,可实现及时就地消纳,如果算上技术领先且规模庞大的国内电池组件产业作为支持,BIPV的潜力非常巨大,前景不可限量。

 

文章来源:新华社客户端江苏频道编辑  刘棋尹 王希瑶

 

 


上海艾灵会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办公地址:上海市宝山区淞发路25弄71号 邮编:200441
总机:+86-(0)138 1690 0991      邮箱:info@aiexpo.com.cn
沪ICP备2022005325号-3

   关闭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关闭   
Powered by ESPCMS